目前所在位置:Heha遊戲網  >>  新遊戲頻道  >>  六聖群俠傳
遊戲故事
作者:Heha遊戲網  來源:Heha遊戲網  發佈時間:2013-04-16
西周武王伐紂之後,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武王駕崩之後,由武王弟周公旦輔佐年幼成王,接續武王治世,史稱『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歷四十餘年,其間人民富足,國內太平,為周朝最富強之盛世。而以輔佐文王、武王順利伐紂成功的宰相姜尚,在協助周公旦解決『武庚叛亂』之後,即潛心研究驚世奇術『奇門遁甲』,並將其傳承與後世子孫。姜氏弟子為了能更精研奇門遁甲之術,將其分為『奇門』與『遁甲』二脈,並隱於山林之中,以追求更高的術數高峰。
周康王死後,由穆王即位。穆王即位次年,姜尚傳人姜洛,為姜家最後兼修『奇門』、『遁甲』兩脈之一代宗師,與其子姜奇因夜觀星象得知天星律法大亂,天將有大劫,姜洛緊急吩咐姜奇前往通知周朝王室,並派遣姜家子弟兵四出疏散人民遠離天劫範圍。數日之後,如姜洛推算,姜家派出千里飛騎不久,果出現異狀。天空開始烏雲滿佈,人們本以為是天將降雨,不以為意,誰知烏雲不但不散,甚至越來越厚,將日月光芒遮掩,大地陷入一片黑暗之中。經過姜家千里飛騎通知,以及異象的發生,百姓紛紛收拾家當準備逃難,不料在第七天時,狂風捲起,滿天烏雲間中開始產生變化,不少人看見烏雲間隱有紅光浮現,並伴有雷電交閃,莫不以為烏雲即將散去。但隨著紅光加劇,霹靂一聲,只見烏雲內紅光四閃,接著,竟是無數大小火球直落而下,強大的撞擊力及落地之後的爆炸與大火,瞬間吞沒了地面數座城市及無數村落,只見來不及逃離的百姓,身陷火海之中,不是被火燒死,便是逃難時被其餘百姓或是動物踩死。火球落了一天一夜,分佈地面延綿千里的範圍,火光四射、哀鴻遍野,宛如人間煉獄。   
姜氏祖孫於塔中看到此景,既驚天威之巨,也哀百姓之慘。姜洛在看罷火球落下後,哀嘆三聲後便寂然而去。一天一夜後,上天降下滂陀大雨,原先火光遍野之處,瞬間熄滅,但高溫遇水,瞬間產生蒸汽,只見千里範圍內,大霧瀰漫,又過了兩天兩夜,前來救援的姜家子弟及當朝部隊前來一看,竟發現眼前原是一望無際的青翠草原,竟成一方圓百里的巨大坑洞。姜家子弟回報姜奇之後,姜奇及其子姜銘兩人即趕赴坑洞處,吩咐門內幾位身法較好的子弟,隨他們一同下到洞內觀測。在洞壁及洞底,發現許多從未看過之異石,竟連技術超過當代水準的姜家也無法辨認,因此便由姜銘記載下來,留待後世人傑能夠發現。而就在數月後,西南方突然發生地牛翻身,坑洞之處產生崩塌,原有的異石皆被埋於地底之下。因此天劫異石的記載,只有在姜家的記載裡有紀錄,也就漸漸被世人所淡忘。

 

西元前520年,正值中國烽火連天的春秋時代,有一位軍事奇才名為孫武,其先祖田書因助齊國討伐莒國有功,於是被齊景公賜姓孫氏,封食邑於樂安。而孫武作為將門之後,年輕時即醉心於軍事研究,並對武術頗為擅長。後來,齊國發生內亂,孫武跟隨著家人到吳國避亂,並在該地隱居數十年從事研究,除了擷取春秋二百餘年之戰爭經驗及教訓,著成孫子兵法十三篇,更將兵法之要結合武術,發展出一套不世武學,後來依著這套武學系統訓練出一批行動敏捷、效率良好的部隊,專門負責特殊及機密的任務。這個部隊便是依孫子兵法軍爭篇所敘「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這六樣特質所編制。
當伍子胥從楚國逃奔至吳國時,因緣巧合下見識到了孫武的才能,兩人結為好友。後來伍子胥出仕吳國,於是推薦孫武與其兵法給當時的吳王闔閭。吳王每讀完一篇,都不禁稱頌連連,而後更心血來潮地命令侍妾現場演譯這套兵法。孫武依照王命要吳王愛姬為左右隊長,並以三申五令來約束這群娘子軍,但這些侍妾把軍法當作兒戲嘻鬧打笑,孫武依軍令欲斬左右隊長,吳王當場嚇得馬上向孫武求情,只見孫武對曰:「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於是便將吳王寵愛的姬妾斬了,其餘侍妾見到這種情形皆前後跪起,並依兵法中規中矩推演完成。吳王雖有不滿,卻也因此確知孫武是用兵之才,於是重用他為上將軍,與伍子胥合力輔助吳王治國理軍。孫武視察當時環境,認為楚國為吳國霸業的最大阻力,與伍子胥共同制定克楚之策。   
西元前506年,吳王起兵三萬攻楚,以孫武為元帥,乘楚國不備發動軍事突擊,期間孫武五戰五勝,破楚二十萬之眾,並攻入楚國都城郢都,伐楚大功告成。這幾場戰役中,孫武的特殊部隊發揮了極大的效力,立下許多莫大卻又不為人知的功勞。
孫武在吳國戎馬征戰三十餘年,其戰功卓著,名聲顯赫,當時諸侯各國無不知曉孫武之威名。不過在楚地的處置事宜一事,孫武與伍子胥和吳王的意見相左,此事牴觸了孫武最初出仕的冀願,於是此時孫武的心中已漸有倦朝之感。等到吳越爭戰,吳王闔閭因戰而亡,雖然孫武跟伍子胥有幫繼任的吳王夫差完成復仇,成功打敗了越國,但最終亦因知友伍子胥被聽信讒言的夫差誅殺了,孫武於是決定辭官歸隱。
忠於孫武的那批部隊本來就不在吳國的正規編制下,所以也追隨孫武離開了吳國,直到孫武離開人世,該部隊剩餘成員才依序分部脫離

六部分歧
在春秋後期步卒、騎兵成為戰爭的主力,傳統的車戰漸漸淪為配角,所以舊有的兵器便漸漸失去存在的價值;因為步兵和騎兵作戰方式多為正面交鋒,所以要求要有較強的兵器作為輔助,相對上盔甲和頭盔的硬度需求也因此提高,鑄造的技術與鑄造的原料於是產生了很大的變革。武防的好壞攸關戰場上勝負,換言之原料的採集與器具的製作亦可說是兵家爭勝必須注重的一環,孫武對於這方面的問題也有相當程度的關注。
孫武在未仕之前一直到辭官歸隱後,曾遊歷四處探查各種物礦,雖然當時中國的兵器原料仍以青銅為主,而鐵器的運用也才剛起步,但孫武卻發現某些特殊的礦質與金屬能打造出異於尋常武器的神兵與防具,只是依當時的採礦、冶鍊和鑄造技術,尚無法有效利用這些礦產。所以孫武也只是對此稍加記載,並約略地標畫出礦脈集中的大抵位置。   
六部追隨孫武多年,亦深知工具武器之重要,所以就算六部後來各自發展繁衍的環境特色迥異,但卻也不會過度偏離孫武所標記的這個礦區,而在時代的演變下,冶鍊鑄造之術愈發進步,這個特殊礦脈的實用性也就逐漸增強。而六部雖同出一源,卻因長期繁衍各自轉變成六個流派,彼此間的恩怨情仇隨著歷史洪流而變得糾結複雜,同宗的情感也變得淡薄甚至早被遺忘,對於這個資源取用,也就成為彼此競爭搶奪的對手…